中國恢復高考已整整三十年了,但對高考制度的爭論與質(zhì)疑始終沒有平息過;今年“兩會”期間,有代表提交的一份《關于廢除高考,創(chuàng)新高校招生制度的建議》,引發(fā)了新一波“廢除高考”的爭論。后來,教育部長周濟表態(tài):高考必須改革,但不能取消,才暫時平息了這輪爭論。在紀念恢復高考制度30年之際,海外和香港的媒體對此有所報道和評述:
教育改革任重道遠 新加坡《聯(lián)合早報》6月6日文章《高考30年》:高考在中國,早已不是個人的事,而是一家子,甚至是整個社會的事。和亞洲許多競爭激烈的城市一樣,高中生為升入大學,他們的拼搏和準備不是只在高考的那幾天。而家長也往往比孩子更“用功”。
最近一項由一家網(wǎng)站和國際調(diào)研機構進行的調(diào)查顯示,三分之一受訪家庭早在孩子出世前就開始為孩子作教育投資。調(diào)查針對北京、上海等中國幾個大城市的1000個中高收入家庭進行調(diào)查時發(fā)現(xiàn),所有父母最大的愿望是讓孩子獲得優(yōu)質(zhì)教育。
隨著越來越多中國家庭從孩子幼兒階段就開始準備孩子的未來,家長和家長之間、孩子跟孩子之間的競爭可想而知。
今年是中國恢復高考制度30年。1966年,中國取消高校招生考試,采取推薦與選拔相結合的辦法。
在回顧這段恢復高考歷程及中國高等教育演變之路的時候,不少專家學者也對1999年開始的高校擴招計劃提出了反思。高等教育大眾化固然增加了學生進入大學的機會,使中國青年升上大學的比率,在1999年之后的短短三四年間,達到了約20%。但中國社會及中國的就業(yè)市場似乎還沒能適應與承受這急速增加的大學生數(shù)量。
這種現(xiàn)象更令一些有識之士擔心,在高等教育朝大眾化轉型的同時,已出現(xiàn)學校和學生都急于迎合市場的偏向,找工作似乎成了高等教育的唯一目標。
中國的教育正在改革,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,每一個學習階段都足以影響一代學生對個人、社會乃至世界的價值觀。
但整個教育階段如果只重個人競爭能力而忽略人文關懷,只重個人成功而忽略社會責任,家長或社會對孩子的教育投資再大,苗子壞了,樹將來也不能成蔭造福社會。
“生命中重大轉折點”
路透社北京6月6日電:經(jīng)過10年文革,1977年恢復高考的時候,崔衛(wèi)平還是中國東部一個小村莊里的棉農(nóng)兼拖拉機手。如今,51歲的崔衛(wèi)平是中國電影學院的教授,她滿懷感觸地說:“高考是我生命中的重大轉折點。”
那一年,崔衛(wèi)平從570萬考生中脫穎而出,成為27萬考上大學的幸運兒中的一個。
今年將有創(chuàng)紀錄的1000萬學子參加全國高考,爭奪大約500多萬的大學錄取名額。
今年是恢復高考30周年。雖然越來越多的人批評高考鼓勵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,給超負荷運轉的學生帶來太多壓力,但也有很多人支持高考,稱贊高考是改革開放時期社會發(fā)展的“助推器”。
每年的高考是所有人屏息凝視的非常時期,它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。不管是好是壞,“高考改變命運”確是不爭的事實。
對賴玉梅(音)這樣的學生來說,高考是她改變自身社會地位的最佳機會。她來自華南地區(qū)的一個山村,如今在久負盛名的最高學府北京大學醫(yī)學院求學。
22歲的賴玉梅父親早逝,留下母親獨自撫養(yǎng)她和弟弟。她說:“從那時候起,親戚朋友就告訴我,一定要刻苦學習,上大學是唯一的出路。”
北京理工大學教授、著名教育學家楊東平發(fā)現(xiàn),農(nóng)村孩子上大學的機會只是城市孩子的三分之一,因為中小學最好的老師都集中在城市。
楊東平說,經(jīng)過十年文革的政治動蕩和反知識分子思潮,恢復高考是社會重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。他表示:“恢復高考再次肯定了知識和教育的地位。”
楊東平指出,高考給大家平等求學的機會,從這一點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應試條件今非昔比 香港《經(jīng)濟日報》6月7日報道:內(nèi)地恢復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入學考試踏入第30個年頭,今年的高考于今天開始。近日,各地當局及家長用盡各種方法對考生呵護備至,為他們創(chuàng)造最好的條件應考,令上一代考生羨慕不已。在高考前夕,內(nèi)地當局先后發(fā)出通知,要求有關部門確保考試順利進行。有民眾直言:高考當前,當局似乎比考生還要緊張。
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近日敲定,高考期間出動600輛警用車輛,組成“高考服務車隊”。車隊除了負責道路交通秩序,讓考生準時到達考場外,有需要時更可接送遇上困難的考生趕赴考場。有關專用車還配備了考生用的鉛筆和橡皮等必備品,可謂體貼入微。
成都市還組織了500輛出租車,參與“考生大護送”活動,提供安全“一對一”服務,送考生到考場。
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也特地成立了“高考安保工作指揮小組”,今日起出動200名警力,負責保障道路暢通的“護考”工作。
北京市方面,當局鑒于考生在備考時,容易因勞累而生病,北京紅十字會999急救中心、北京市120急救中心近日已進入特別待命狀態(tài),學子一旦生病,立即送往醫(yī)治并提供健康輔導。
四川省遂寧市更有醫(yī)院開放“高壓氧艙”,讓考生一面吸入有助健康的純氧氣,一面專心溫習。
為協(xié)助緩解考生備考時遇到的壓力和情緒等問題,各地均設立了“關愛考生”輔導熱線。
有曾經(jīng)參加過高考的人士形容,他們當年的應試環(huán)境和今天的考生相比有天壤之別,例如,當時有人是白天在農(nóng)場干重活,晚上就著昏暗的燈光苦苦攻讀。
(責任編輯:龔磊)